團體動力學
2007/10/03上課內容:小團體動力分析
◎ 上課綱要
一、 小團體定義(吳夢珍 P.53)
二、 小團體特質(吳夢珍 P.52,共五點)
三、 小團體對個人行為的影響(吳夢珍 P.54)
四、 小團體動力的內涵(吳夢珍
1、 成員互動與溝通
2、 領導
3、 決策過程、衝突與平衡
4、 團體成長歷程與階段
五、小團體獨特的治療功能(林夢平 CH4)
1、 灌注希望
2、 一般性
3、 現象驗證
4、 利他主義
5、 情緒疏泄
6、 基本家庭群體的重點改正
7、 知識的傳授
8、 仿效行為
9、 發展社交技巧
-----------------------------------------------------------------------------------------------------------◎ 團體結構:團體構成的要素及團體運行的系統與組織型態,認為團體結構是一切運行的基準,包含內部結構:團體生態體系4要素,團體成員、團體結構、工作人員、團體相關的設施和環境。外部結構:團體規範、團體空間、團體時間、團體得目標與契約。
◎ 團體過程:團體間一切互動與交流。影響團體過程的因素:團體角色、團體規範、團體文化、成員之間的溝通型態,包含:討好型、責備型、超理智型、表裡一致型、團體組織、團體衝突、團體的代罪羔羊。
一、小團體定義(吳夢珍 P.53):
1、 Cooley提出兩種分法,
(1)初級團體:在初級團體內,成員間有親密溫暖的關係,他們之間的團結力是非自覺
的,是情感多餘功能的附屬。人數很少,有面對面的交往,而且交往通常是自發的,
有熱誠而不自覺得邁向一目標。
(2)次級團體:成員關係冷靜而無感情,形成賴於理性、契約與規章化,成員的參與是局
部性為著某一目的特定場合而參與,通常次級團體人數眾多,傳達也多用文字,而非
面對面。
2、 其他學者:小團體是2人或2人以上組成的整體,成員間在一起有共同的目標、共同的興
趣,有相同的認知能力,有情感的反應與社交活動。會有小團體規範,為了同一目標而行動與參與活動,並產生凝聚力。
3、 總結以上幾點:小團體是兩個以上人的組合體,小團體成員間需有認知、情感反應、面對
面的交往,且能產生小團體共鳴,小團體凝聚力與小團體規範,小團體的運作過程能達到
小團體目標。
二、小團體特質(吳夢珍 P.52,共五點):
1、 有機體:獨特的個體,發展是一種自然現象,有興衰及新陳代謝的作用。
2、 矛盾模式:小團體經驗是一連串的鬥爭,有聯合和鬥爭的行為。
3、 平衡模式:小團體為了達到目標,會由亂而調整到平衡;如果外界的影響是有利的,小團體會吸收外界的影響,產生一種新的現象而不會回復原來的平衡。
4、 結構功能模式:小團體的存在需要解決不斷湧現的問題,整合及維持小團體的固有形式。
5、 控制成長模式:小團體盡量在逆境中求最少的損失以求生存。
三、小團體對個人行為的影響(吳夢珍 P.54):
1、 小團體有塑造及改變組員的能力:個人可以改變自己的思想行為,學到一些新的價值觀,
養成一些新的習慣。如果組員被一個小團體吸引並非參加不可,他必定願意改變原有的思
想習慣和作風以切合小團體的要求。
2、 小團體有讓組員發展潛能及學習社交技巧的功能:
3、 小團體對組員有反面的作用:
四、 小團體動力的內涵(吳夢珍 CH4)
(一) 成員互動與溝通:
1、小團體互動形成的和小團體的大小有關,會對溝通及親密程度造成影響,但是,一般來說,
會找一些有共同觀點和興趣的人往來,或是找可以互相截長補短的人來作朋友以補足自己的
不足。
2、五種類型的小團體關係:
(1)情感上的接納或抗拒
(2)基於共同興趣而產生的聯盟
(3)團體內地位及角色的產生
(4)領袖及其追隨者的模式
(5)溝通模式
3、兩人組合的次小團體的關係:
(1)平等互惠關係
(2)追求式關係
(3)依賴與支配關係
(4)虐待與被虐者關係
4、三人組合的小團體關係:
(1)兩人關係強,一人被離棄
(2)三人有同等貢獻或是三者截長補短
(3)兩人有同一需要爭取第三者的親密關係
(4)情敵式關係
(5)組內兩人聯盟對付第三者(第三者必定會離開團體)
(6)兩人聯合起來對抗第三者(第三者是假想敵)
(二)小團體領導:
1、小團體領袖產生:
(1)人格特質說:重視小團體領導者個人的性格特質對小團體及組員的影響。在某一群體中,具備某些性格特徵的成員往往容易成為領導人。
(2)境遇說 不同客觀環境及情況對領袖產生的影響。讓組員瞭解小團體領導除了和領導人有關,也和成員特徵、小團體目標、環境等因素有關。
(3)事工及感情維繫領袖:小團體領導角色往往由兩人分擔,一人著重帶領小團體達到事工上的目標,另一人則較集中處理和維繫組員間的感情。
2、小團體領導方式:
(1)專權-民主-放任
(2)境遇模式
(3)生命循環論
(4)雙人領導
(5)同儕領導
(三)決策過程、衝突與平衡:
1、小團體決策過程:
(1)小團體需要達到決策階段:
A:小團體面對一個問題。
B:對這問題做出剖析。
C:決定如何解決這個問題。
D:把這個決定付諸實行。
(2)解決問題的方法:
A:領袖發號施令。
B:表決方式。
C:共識決策。
D:委託幾個有經驗或有專長解決問題的人去解決這個問題。
2、小團體衝突與平衡:
* 引起衝突:兩方不同意見的起因,可以為爭取同一物件,如果一方爭到了,另一方便失去了。
解決衝突的方法:
(1)把敵方成員或個別領導者清除出組。
(2)壓抑法:最強而有力的次群體,可以強迫他人接受他們的意見,而掌握小團體的決策權。
(3)讓步法:當意見不同的次小團體,或群體勢均力敵的時候,他們雙方可以各自讓步,令小團體可以繼續進行。
(4)聯合法:小團體內不同意見的次小團體可能依然維持他們的獨立性,但在某些事中與人聯合,以求達到同一目標。
(5)融合法:小團體經過紛爭後,可能達到一種解決辦法,而這辦法比以往幾個次群團體爭持的不同解決意見更好,融會了各方的爭議。
(四)團體成長歷程與階段:
1、嘉倫‧鐘斯與歌朗尼:
(1)第一階段-組合前期:特色是接近與逃避。
(2)第二階段-權利與控制期:組員開始角逐地位、權力鬥爭、有時與小團體工作產生矛盾。
(3)第三階段-親密期:組員開始互相依賴、瞭解。
(4)第四階段-分辨期:小團體已達到整合,所以組員間可以自由表達意見,而不怕得罪別
人,且常有互相支持現象。
(5)第五階段-分離期:
2、沙利及加連斯基,強調治療作用:
(1)第一階段-原始期:小團體成員的個性及個人問題的分析作為此階段之特點。
(2)第二階段-成立期:小團體成員互相討論他們的共通點和共同興趣,從而開始向小團體
灌以感情及責任。
(3)第三階段-中前期:小團體開始出現小團體凝聚,對小團體目標較為清晰,而小團體活
動會向著目標走。
(4)第四階段-重整期:小團體對開始形成的觀念及結構產生挑戰、懷疑,而變成對原來小
團體目標做修改。
(5)第五階段-中後期:小團體架構及目標更加清楚,而小團體有整合感和安穩性。
(6)第六階段-成熟期:小團體能應付內、外在刺激,並做出有效的反應。
(7)第七階段-結束期:小團體由於小團體目標已達成,或因小團體未能完成使命而解散。
3、三期的進程劃分:
(1)第一階段-開始期:包含小團體成員組合、互相熟悉與探索,熟悉小團體溝通能力、共同興趣及目標,互相吸引及逃避,互相測試。
(2)第二階段-團體中期:組員開始注意自己在小團體內的地位,探討其他人能否對自己接
納與否。此階段後期,會出現互相信任及很大的小團體凝聚力。
(3)第三階段-團體後期:小團體目標已達到,或因不能順利進入人成熟的階段而渙散。
五、小團體獨特的治療功能(林夢平 CH4)
1、 灌注希望
2、 一般性
3、 現象驗證
4、 利他主義
5、 情緒疏泄
6、 基本家庭群體的重點改正
7、 知識的傳授
8、 仿效行為
9、 發展社交技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ingzhi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