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工作研究法
2007/11/01上課內容:研究設計(CH 4)
一、研究目的:
(一)探索:
1、新的主題,或主題本身很新,以往幾乎沒什麼人研究過。
2、持續性現象的研究。
3、滿足三目的:
(1)滿足研究者的好奇,與對某事物更加瞭解的慾望。
(2)測試對某主題做更仔細研究的可行性。
(3)發展可以更仔細的研究方法。
4、缺點:很少能圓滿的回答研究問題。探索性研究不能提供絕對性的答案,是因為代表性的問題。
(二)描述:
1、美國人口普查,人口特徵,犯罪資料分析情形。
2、許多質化研究著重描述。
3、研究者通常會持續檢視,瞭解被觀察模式的存在理由,及他們所隱含的意義。
(三)解釋:
1、解釋事物。
2、關於「為何」的問題。
二、分析單位:
(一)單位
1、個人:在社會科學研究中,最常見的分析單位
2、團體:團體和研究團體中的個人是不同的。如:同儕、夫妻、朋友、幫派等等。
3、組織:如企業、學校、教堂、軍隊階級制等等。
4、社會人為事實:
(1)社會人為事實,人們本身或是人們本身的產物。
(2)每一個社會性物體,都指涉了一組同一級別的所有物體。
(3)社會科學可以研究社會互動所形成的社會人為事實。
(4)書、詩、畫、歌、婚禮、離婚、暴動等等。
(二)分析單位的錯誤推理:
1、區位謬誤:弄錯區位,把團體的結論誤導出個人的結論。如果分析單位是團體,推論只能推到團體。
2、化約主義:
(1)定義:先用幾個狹窄的變項,來解釋廣泛的人類行為。
(2)某一分析單位或變項比其他的分析單位或變項重要或相關。
三、時間面向:
(一)橫斷研究:探索性和描述性的研究。以某一時間點所做的觀察為基礎的研究方法。
(二)縱貫研究:跨越長時間觀察的一種研究方法。在不同的時間點上收集資料。
1、趨勢研究:特定人群,進行時間續列上的追蹤,在不同時間上所做改變的縱貫研究。如民調:19XX年傾向支持共和黨,19XX傾向則支持民主黨。
2、世代研究:更進一步的研究某些特定的次母群體或世代,如何隨時間而有所改變。長時間研究某些特定族群,但資料可能是從個族群中的不同成員,在不同時間觀察而得的。如
3、小樣本多次訪問研究法:跟著同一群人在每個時段(代)的研究。長性的研究方式,資料接來自不同時間點上的同一樣本。缺點:人數減損問題,研究對象死亡,受訪者不願意被訪問。
四、如何設計一個研究計畫:
1、開始著手研究:
2、概念化:確定要研究的概念及變項的意義。
3、選擇研究方法:實驗法、調查研究、田野調查、內容分析、二次分析(在別人研究中,根據現有的資料,重定自變項、依變項,重新跑統計資料)、比較性研究、評估研究
4、操作化:如何確實測量研究中的變項。
5、母體群與抽樣:
6、觀察:
7、資料處理:
8、分析:
9、應用:
10、研究設計回顧:自我興趣、自我能力、能取得的資源。
五、研究計劃書:
1、研究主題或目的:有實際上的意義嗎?
2、文獻探討
3、研究對象
4、測量(操作化、概念化)
5、資料收集方法
6、分析
7、研究時間表(甘特圖):
8、經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ingzhi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