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政激勵:
1、賀茲伯格的激勵-保健二因論(雙因子理論):
保健因素:防止不滿意得因素
(1)工作場所
(2)薪資
(3)公司政策
(4)工作保障
(5)人際關係
(6)監督
激勵因素:帶來滿足的因素
(1)工作本身
(2)獎賞
(3)升遷與發展
(4)成就感
(5)責任
(6)自性實現

2、阿德福的ERG理論
(1)生存需求:維持生存的物質需求
(2)關係需求:涉及在工作場所中與別人的人際關係
(3)成長需求:個人努力表現自我,透過創意和生產表現工作。
(4)成員對低層次的需求越不滿足,對低層次的需求期望越大。
(5)成員對低層次的需求越滿足,會轉而對高層次的需求越大。
(6)成員對高層次的需求越不滿足,對低層次的需求欲望越大。

3、佛洛姆的期望理論
(1)期望:一特定的努力將會產生某一特定的水準,或某一績效將會得到某些報酬的主觀信念。
(2)期望值:個人對某一特定成果表達的偏好程度,即對組織中的工作目標、結果、報酬或誘因給予的正、負面的價值評估。
(3)媒具:當員工努力工作且有高度績效,若績效能對心中期望的報酬產生多層的觸媒作用,就會形成工作的激勵動力,如果不能引發預期的多層的觸媒作用,就不會被視為主要的工作的激勵動力。

4、亞當斯的公平理論:
(1)無論何時,一個人覺得工作結果與投入比例,與其他人的結果及透入不相稱的時,不公平即存在。只有投入比率與結果相等才算公平。
(2)當人感覺不公平時,會有動機去去除不公平,一個人恢復公平待遇得強度,和他對不公平的感知程度成正比。

二、行政領導:
1、管理格道理論:
(1)(1,9)懷柔型:滿足人群關心需求,導致友善舒適的組織氣氛與工作環境。
(2)(1,1)無為型:不太督促員工,但求得過且過。
(3)(5,5)平衡型:均衡完成工作的需求,維持員工滿足的士氣水準,達到適度組織績效。
(4)(9,9)理想型:由組織成員共同努力完成工作,使組織目標達成高度一致性。
(5)(9,1)業績中心型:對於工作要求很高,對員工的需求很少顧及。

2、路徑-目標理論:
領導者行為:
(1)指導式
(2)支持性
(3)參與式
(4)成就取向
環境因素:
(1)工作結構
(2)正式權力系統
(3)工作團體
部屬特性:
(1)內控、外控
(2)經驗
(3)能力
結果:
(1)工作績效
(2)關作滿足感

三、行政決策:
1、綜合理性模式:
(1)事件是指「彼此一致的行為者有目的的選擇」,行為在反應目的或意圖
(2)決策是在一致的目標前提下所做的方案選擇
(3)過程是評估不同行動方案的可能結果
(4)行動方案的選擇應該是達成行為者目標或偏好的最大化
2、滿意決策模式:有限理性
(1)行為模式:在有限理性的基礎下,人不可能做的決策有:涵蓋整個時間且不考慮其他的限制,以及涵蓋整個人的價值範圍,而每個問題都圍繞著其他問題。
(2)直覺模式:人許多的思考和正確決策的許多成就,主要是來自於直覺或正確的判斷。
3、漸進主義:
(1)政策是經由團體彼此互動妥協而逐步修訂或增減,不是全然的創新,是具有漸進調適的特質。
(2)基於分析的有限、社會的互動、黨派的調適、與權力運作的現實考量,所做的決策方式。
4、混合掃描模式:
(1)做決策時,一方面要顧及基本決策,另一方面要考慮漸進決策,檢視大方向,但不拘泥於細節。
(2)透過社會的優秀份子「由上而下」控制,並配合社會中「由下而上」形成共識。
5、垃圾桶決策模式:
(1)組織中的決策過程,通常無法像理性決策途徑在確定的情境下運作,因此時常超載了過多問題、解決方案、選擇機會,出現組織化的失序。
(2)組織中的決策過程的四個量流:問題、解決方案、參與者、選擇機會。
6、強化制度理性的途徑:
(1)組織與市場
(2)抗辯的程序
(3)處理決策的技術工具
(4)大眾媒體
(5)專家
(6)對政治制度的認識
(7)社會設計

四、組織溝通
1、溝通過程:
(1)傳訊者
(2)編碼
(3)溝通網路
(4)解碼
(5)回饋
(6)噪音
2、溝通的障礙:
(1)過濾作用
(2)選擇性的認知
(3)情緒
(4)語言
(5)非語言線索
(6)扭曲的溝通:接受者的屬性、選擇性的認知、語意問題、時間壓力
(7)資訊超載
3、改善溝通的技能
(1)使用可理解與簡單的語言、文字
(2)設身處地的為對方想
(3)鼓勵回饋
(4)有效的傾聽
(5)敏感部屬的心境
(6)避免壞的聽訓習慣
(7)保持自己的信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ingzhi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