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治療 Ch.10 溝通與策略取向的理論與實務

循環互動之所以會持續,是因為每個參與者加上了自己的標點,每個人都相信自己說的話,都是因為對方說話所引起。標點:每個參與溝通的成員相信自己說的話,都是因為對方說話所引起,要求他人為自己的反應負責。

一、MRI的互動家族治療:
1、發展溝通典範:
2、所有的行為都是溝通:
(1)所有的行為都是溝通。
(2)說話內容跟所表達的語調及表情不一致時,訊息接受者常會感到困惑。
(3)雙重束縛訊息就是一種有破壞力的矛盾溝通。
(4)雙重束縛訊息:當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發布命令,而命令包含兩種邏輯上相互牴觸或相反的訊息要求,因而產生矛盾。
(5)所有溝通都在兩種層次上進行:第一層是表面或內容層次,第二層是後設溝通(非語言訊息),後設溝通用來檢視第一層的語言內涵。
3、報告與命令:
(1)每個溝通都有內容(報告)與關係(命令)兩個層面。
(2)關係是由指令訊息所定義出來的,這些訊息構成了調節模式,以穩定關係並界定家庭規則。
4、對稱與互補關係:
(1)關係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是對稱的互動模式;行為的交流是對立的,是互補模式。
(2)互補的溝通無可避免的發生在優勢者與弱勢者間,建立在不平等與巨大的差異上。
(3)對稱高漲:一方的行動猶如螺旋般的影響對方的反應。關係平等的雙方,溝通時連續升高的競爭結果,為了辯護而辯護,使惡意加大。
5、假設治療:
(1)治療師的原則是尋找方法來改變不合宜的家庭規則,把隱藏的個人期望揭露出來,並修正或消除矛盾的溝通模式。
(2)第一序改變:在系統內部做改變,但不影響整個系統的結構,潛藏的基本互動系統仍然持續進行。
(3)第二序改變:徹底改變系統的基本結構與功能,治療師不僅只是協助家庭消除症狀,而是努力去幫助他們改變整體的互動模式。
(4)治療必須達到第二序改變,使用矛盾語、雙關語、曖昧詞等,以促使第二序的改變,使用重新框視(將舊情境給予一個新的脈絡或規則)或治療性的雙重束縛。
6、治療性的雙重束縛:
(1)把焦點放在呈現的問題,幫助家庭發展出清楚簡潔的目標,提供家庭一些明示或暗示的指導,嘗試去誘發改變。
(2)使用許多矛盾的技術去改變固守的家庭模式。
(3)治療性的雙重束縛的結構:
A、先有一個密切的關係。
B、給予一個非常結構化的指令:
(a)增強病人原本期望改變的行為
(b)暗示此種增強是改變的手段
(c)製造出一個矛盾,因為病人被告知要靠著不變來達到改變
C、避免讓病人藉著批評矛盾而得以脫身,邏輯上的謬誤,但仍可實踐
(4)症狀處方:治療師會教導個案去實行他的症狀,至少維持一段時間,藉此去營造一個正向回饋、可逃離的系統。
(5)治療師會去挑戰症狀的功能與目的,暗示家庭需要哪種行為以維持平衡。
(6)重新標示:利用語言來改變對事情的詮釋,並引發對於行為所產生的新反應,實際情形並沒有改變,而是被賦予新的意義。目的是引發其他人對行為的正向反應。

二、MRI短期家族治療:
1、強迫個案明確的界定問題,而不是空泛的敘述而已。
2、治療師會嘗試去深入了解問題的全貌,以維持問題的當前互動行為,然後擬定出一套計畫來改變系統中引發問題的幾個層面。
3、化解因嘗試去解決日常難題所產生的困難。
4、建議當事人慢慢來,質疑太快的進展,這種限制矛盾的技術實際上卻是為了要促發更快的改變速度。

三、策略家族治療:
1、症狀的意義:
(1)表現一個人不能控制的行為,也是一種順應當前社會情境而生的策略。
(2)有適應性的能力,而且是在當事人的自願掌控中。
2、發展治療策略:
(1)隨著不同的呈現問題而去設計治療的方式,重在當前非過去,還會發展出新的策略幫助家庭預防破壞性的行為重複發生。
(2)任務是去改變家庭組織。
(3)治療師在必要的時機介入,給予指導並分配任務,還要避免被拉入家庭的聯盟中。
(4)強調正向行為,把顯而易見的失功能行為,重新標示為合理且可被理解的。
3、初次會談:家庭成員都必須參加第一次會談
(1)短暫社交階段:營造一種合作的氣氛,觀察家庭互動,並讓每個成員都加入會談。
(2)問題階段:真正去著手處理家庭會在這裡會談的原因。
(3)互動階段:家庭成員在治療師面前比此大聲討論問題。
(4)目標設定階段:提供治療師與家庭一個機會,去明確決定哪些問題是他們想要去除或解決的。
4、指令的運用:
(1)治療師會對家庭成員發出指令,通常是以矛盾的形式指導當事人,並希望能激發家庭去反叛或抗拒治療師,使家庭放棄症狀。
(2)矛盾指令:規定式(要當事人做某件事)、描述式(把做過的事情重新標示,賦予新的正向意義)。
(3)矛盾介入:為了切合問題狀況或因應當事人之需要,運用「矛盾介入」(即反向策略及迂迴)之技術,使當事人處於進退兩難之處境,來切斷當事人之抗拒,最後違背「反向指令」而發生改變。這是一種類似「症狀處方」的方法,去操縱一個人或家庭,使他們放棄功能不良的行為。
(4)酷刑治療法:教導當事人在一天中如果症狀出現了,就必須去執行一項令人很不舒服的事,使症狀的結果所帶來的苦惱比症狀還要重。
(5)設計矛盾3步驟:重新定義 → 開處方 → 制止
(6)制止策略:慢慢來
5、假裝技術與家庭隱喻:
(1)假裝技術:質問性較少,建議一位產生症狀的小孩,假裝表現一個症狀,然後建議父母假裝去幫助他。
(2)幫助家庭放棄症狀的隱喻,而嘗試新的適應良好的隱喻。
6、儀式:治療師提供象徵性的儀式處方,目的是將家庭衝突從隱含的家規中挑出來,並由家庭成員實地演練以澄清或領悟角色關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ingzhi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