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5 刻板印象、偏見、歧視
※團體:
※刻板印象:將一群人與某種特質相連結的信念。
※偏見:基於人們在某些團體的成員身份而對其有負向情感。
※歧視:行為舉止不利某些人,只因為他們隸屬於某一個團體。
壹、刻板印象:
一、刻板印象如何形成:
※ 刻板印象的兩個歷程:
(1)分類:將人歸到不同的團體。
(2)知覺到自己所屬於的團體(內團體)和不同於自己不屬於自己的團體(外團體)。
(一)社會分類:依據共同的特質歸類人們屬於某團體中。
(二)內團體與外團體
1、內團體:個人感覺到在某團體中具有會員身份、歸屬感和認同感。(所認同的團體)
2、外團體:個人不覺得在某團體中具有會員身份、歸屬感和認同感。(不認同的團體)
3、會誇大內團體和外團體的差異性。
4、外團體同質性效應:認為外團體成員的相似性高於內團體成員間的相似性。
5、解釋外團體同質性效應的傾向:
(1)我們時常沒有注意到外團體間的細微差異,因為與外團體成員有較少的個人接觸。
(2)人們時常無法去遇到一個具有抽樣性代表的外團體成員。
6、外團體同質性效應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
(三)社會文化與動機因素:
1、社會文化因素包含了媒體描繪不同團體的方式,以及父母、學校、同儕和學校社會化的過程,教導用來分類人們的方法等。
2、只聽到一個陌生人對種族的重傷,就足以增加個體在偏見上的表達。
3、個體在分類時所強調的重點以及在區別內團體、外團體的方式上具有文化差異。
4、動機因素會影響人們如何分類他人。
5、團體間的關係與團體在社會中的相對地位和權力會影響刻板印象的內容。
(四)團體的內隱人格理論
(五)刻板印象可曾是正確的嗎?
1、可能意謂著刻板印象反映出普世的、穩定的和可能的社會、歷史情境差異,但不考慮這種差異性是否會在這些情境改變時仍然維持。
2、人們在知覺他人、解釋他人行為和回應他人時的某些方式可能會增強刻板印象,如此常使刻板印象看起來比實際上更正確。
二、刻板印象如何保存來與歷久不衰:
(一)錯覺相關:
1、錯覺相關:高估可能僅有一點關係或完全沒有關係的變相間的關聯性。
2、造成錯覺相關的2個歷程:
(1)人們傾向於高估不同變項間的連結,而這些變項僅是因為新奇和特異而吸引他人的注意。
(2)人們傾向於高估已被預期會在一起的變項間的連結。
3、人們會高估他們預期可以連結在一起的變項間共同發生的頻率。
(二)歸因:
1、基本歸因謬誤:人們容易將他人行為,歸因於個人因素,而低估情境因素的影響,會幫助刻板印象固著。
2、當知覺者對他人的預期無法達成時,就比較會考量情境因素,因為他們要解釋這種出乎意料的行為。
(三)次分類和對比效應:對於和預期有落差的刺激,人們知覺差異更甚於實際的差異。
(四)驗證偏誤和自證預言:
1、團體的刻板印象會扭曲人們對團體成員行為的知覺和解釋,而且知覺者易於視被刻板印象的團體成員彼此更為相似。
2、驗證偏誤:個體尋求、解釋和創造能夠證實現存信念資訊。
3、知覺者時常避免以一種不能驗證刻板印象的方式來搜尋刻板印象他人的訊息。
4、刻板印象在一個文化中也會有,而刻板印象往往能透過重複的溝通而歷久不衰。
5、被刻板印象的團體成員在某些情境中會受到誘導以刻板印象的方式來行事,因而形成自證預言。
三、刻板印象是無法避免的嗎?
(一)刻板印象(有時)是自動化的:
1、我們時常不知道某個刻板印象已經被活化,或者是他們如何影響我們的知覺和行為。
2、閾下意識呈現:以模糊快速的的方法呈現刺激,以至於人們無法意識到自己暴露在其中。
3、活化刻板印象的因素:
(1)某些刻板印象比較容易浮上心頭,而某些人又比另外一些人更容易產生刻板印象。
(2)必須考量知覺者所接觸的資訊量和種類。如果知覺者碰到或被誘導思考的某些方面,他們更易於自動化的活化一般刻板印象的想法。低偏見的人比高偏見的人較不易依據這種訊息自動化的活絡刻板印象。
(3)動機可以對刻板印象的活化具有影響性。
4、某些目標會使我們較易活化刻板印象,有些則有相反的效果。
(二)動機-補充活化或彩煞車
1、嘗試保護個人的自我形象不只可以幫助活化某些刻板印象,有時也可以阻止其他刻板印象被活化。
2、後壓抑反彈:個人花了精力抑制某個刻板印象後,它反而會更容易浮上心頭。
(三)從活化到應用-被活化的刻板印象何時會被應用?
1、對某人所具有的個人資訊的數量。
2、注意某個刻板印象團體成員的認知能力。
3、動機。

貳、偏見:
一、團體間的衝突
二、Robbrts Cave揭開序幕:
※ 高層目標:只能藉由個體間或團體間的合作而達成的共用性目標。
三、現實衝突理論:
1、現實衝突理論:團體間的敵意是因為直接競爭有限的資源而形成的。
2、相對剝奪:個人認為自己過的比別人差而感到不滿足。
四、社會認同理論:
※內團體偏私:偏愛內團體而非外團體的歧視。
※社會認同理論:人們為了提昇自尊而偏向內團體而非外團體。
※人們可以透過自己的個人成就或和成功團體的連結以提昇他們的自尊。

(一)基本預測:
1、對自尊的威協會提高內團體偏私的需求。
2、內團體偏私的表現可以增進自尊。
(二)情境的、個人的、和文化上的差異:
1、當人們在內團體的地位處於邊緣時,會受到激勵去詆毀外團體的成員。
2、文化差異也可以影響社會認同歷程。
(三)對低地位的反應
五、內隱理論和意識形態

參、性別主義:
※性別主義:基於一個人的性別而形成的偏見和歧視。
一、性別刻板印象
二、為何性別刻板印象可以持續:
※性別刻板印象是規範的,顯示出在某個文化下大多數人相信男女人的合宜行為舉止。
(一)媒體形象和流行文化:
1、媒體的描繪可以影響觀眾,並且時常是在觀眾不知道的情況下進行的。


(二)社會角色理論:
1、社會角色理論:男性和女性所扮演社會角色的對比,使的原本細微的性別差異知覺被放大。
2、社會角色理論3個歷程:
(1)透過生理和社會因素的融合。
(2)人們的行為符合他們所扮演的角色。
(3)行為差異對社會知覺提供一個持續的基礎。
3、性別刻板印象受到男性、女性不公平的被分配到不同的社會角色塑造和混淆。
三、性別歧視-一個雙重標準
四、矛盾的性別主義:
1、矛盾的性別主義:一種對女性同時具負面的、憎恨的,但又慈愛的、狹義的、且隱含恩賜的態度要人領情的想和感受。
2、敵對的性別主義:對女性的能力、價值觀和挑戰男性的能力表現出負向的、憎恨的感受。
3、仁慈的性別主義:慈愛的和可敬的感受,潛在的支援、相信女性需要和值得保護。

肆、減少刻板印象、偏見和歧視:
一、團體間的接觸:
1、接觸假說:敵視團體間在某些情況下的直接接觸可以減少偏見。
2、接觸假說的4個必要條件:
(1)地位:平等地位。
(2)個人互動:個別成員一對一的互動。
(3)合作活動:共同達成目標。
(4)社會規範:著重團體間的接觸。
二、拼圖教室:透過團體互動努力來減少種族偏見的合作性學習方法。
三、不分類和重新分類:
1、不分類:引導人們不只是較少注意分類和團體間的界限,也知覺到團體外成員為個體。
2、重新分類:交互引導人們改變他們的團體概念,允許他們發展定一個較具包容性的團體多樣性敏感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ingzhi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