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工作研究法
2008/4/10上課內容:二次分析(次層次分析)、評估研究
一、二次分析
(一)資料來源:
1、芝加哥大學Native Opinion Research Center
2、福特基金會圖書館
3、康乃爾大學Roper Public Opinion Research Center
4、密西根大學Inter-University for Political Social Research
(二)二次分析步驟:
1、設計資料收集來源:
(1)Single survey:從別人的資料中找指標(題目),但自訂自變項和依變項。
(2)Intra survey replication:內在複製調查,用原始資料的自變項、依變項,但資料中找不同的指標(題目)。
(3)Pooling of multiple survey:用別人的資料(同一份資料),自訂自變項、依變項,在不同的時間施測,並比較其結果。
(4)Internal replication with multiple survey:用別人的資料中已有的自變項、依變項(同一份資料中已有的自變項、依變項),但找出不同的指標(題目),在不同的時間施測,並比較其結果。
(5)Truncating the simple:樣本擷取:不管原來資料的自變項、依變項,只取自己要的資料。
2、找出錯誤:哪些題目可能有偏見。
3、指標建構:哪些題目可以作為自變項、依變項。
(三)二次分析法的優缺點:
1、優點:
(1)省錢、省時。
(2)較沒有干擾性。
(3)創新的、個人風格。
(4)用比較觀點,檢視現象或問題。
(5)擴大研究知識。
2、缺點:
(1)找不到資料可以用:很多研究者不認為自己的資料和社會有關或是怕被發現錯誤,沒把資料送入資料庫。
(2)缺乏抽樣、缺乏回收率、缺乏資料coding → 沒有研究品質。
評估研究
一、目的:增進服務
1、增進對案主的服務。
2、幫助政策制定。
3、測試社會倫理與實務,理論是否可以應用在實務上。
二、種類:
(一)、形成性的評估研究(Formative evaluation research):計畫方案、監控方案執行。
|
計畫 |
執行 |
標的人口的特質 |
需求評估(調查、直接觀察、現存資料) |
1、方案是否服務在標的人口 → 對使用的方案做普查、特質與服務是否相符。 2、要輸送的服務是否真的輸送出去 → 填問卷、直接觀察、個案紀錄。 3、服務品質是否足夠 → 時間報告系統。
|
所計畫的方案是否和已有的服務重複 |
訪問、問卷、焦點團體 |
|
特定的處遇策略 |
文獻探討 |
|
工作員是否具備技巧來執行方案 |
觀察、個案紀錄 |
|
提供方法來監控方案 |
時間報告系統 |
(二)、總結性的評估研究(Summative evaluation researh):方案的有效性與效率,結果是否可以推論到機構或母體。
1、是否可被評估
(1)目標是否清楚 - 目標是否可測量,有沒有預期的結果。
(2)方案背後是否有理論中的連結。
(3)要有流程圖,看服務輸送的結果。
2、可否明確化變項:目標是否可評估。依變項:找合理的預期目標。
3、目標的操作:找好的指標(題目),要實際可行的。
如:家庭計畫的方案,哪個目標可行:
(1)參與有用避孕藥的比例。(最好)
(2)平均想要孩子數。(態度)
(3)真的出生孩子的平均數。(時間太長)
(4)對家庭的態度。(態度)
4、研究設計:
(1)亂數的實驗設計,抽樣機率:
實驗組 RO’ E O,
控制組 RO’ O
→ 產生問題:只有某些人得到服務、控制組沒有得到服務、好意不見得友好結果、花時間且貴,
犯型二錯誤(事實為錯,但實驗結果反而為對)
(2) O’ O’’ O’’’ O’’’’ E O’ O’’ O’’’ O’’’’
最嚴重問題:時間。
5、成本效益分析:效益 - 成本 = 淨利
(1)成本:
A、直接成本:預算估計不好估。
B、機會成本:某樣預算多,另外的預算就會少。
(2)計算金錢值:成本效益在不同的時間累積。
(3)誰的成本、誰的效益:
例子:政府原本對單親媽媽有補助;但後來政策改變,政府蓋了很多托兒所,使單親媽媽可以去上班。
觀點 |
成本 |
效益 |
母親觀點 |
失去補助收入 |
工作收入、較高的社會地位、不用這個小孩 |
正母觀點 |
蓋托兒所、機會成本 |
不用再給補助、稅收增加 |
社會觀點 |
多抽稅、機會成本、私立托兒所的老師失業 |
母親對社會有經濟貢獻、收入、家庭關係較好 |
三、效能分析:有些東西很難找出評估方式,但是可以從總體來看。
投資的產品,和總效能比較,判斷自己的投資是否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