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治療 Ch.7經驗、人本取向的理論與實務

一、經驗學派模式:
為了適應正接受治療的家庭獨特的衝突及行為模式。處理的是現在,強調此時此地。家庭成員間與治療師的互動,都是在幫助交會過程中的每個家人發展出更能促進成長的行為。

(一)象徵經驗家族治療:Whitaker
1、家族治療中的象徵性:
(1)基本假設:家庭並不因教育而改變,而是來自於他們的情感或情緒經驗。
(2)真實與象徵性的治療因素,都會在治療過程中運作。
(3)相對於思考、推理表面世界所呈現的問題,更探索隱藏在表面語言下的內隱世界。
(4)治療的焦點在於過程-在家庭中發生了什麼,以及每位參與治療的人,如何經驗感覺、表現易受傷性,分享彼此未批評的想法。
(5)挑戰病人對事件所給予的象徵意義。
2、建議治療目標:
(1)主張成員必須鼓勵去探索,有時甚至交換所扮演的家庭角色。
(2)將家庭健全視為一種「成為」的過程,每一位成員都被鼓勵去探索所有的家庭角色,以發展出最大的自主。
3、治療過程:
(1)治療目標在於幫助家庭成員得到更大的家庭歸屬感,同時鼓勵所有家庭成員個體化。
(2)從第一次接電話開始,治療師必須使治療有創造性的特質,且不能放棄自己的需求、信念及標準。
(3)任何改變的發動不只來自家庭,也必須得到家庭成員的支持。
(4)在開始治療的階段,所有核心家庭成員都必須期望來參加。
(5)治療信念:與家庭建立密切的聯盟,並對家庭提供具有象徵意義的經驗,但不強調不安與壓力。

(二)完形家族治療

二、人本模式:
(一)人性認可歷程取向:Satir
1、症狀與家庭平衡:
(1)將成員的症狀視為阻礙成長的信號,是為維護家庭平衡系統所付出的代價。
(2)家庭規則與自尊有關。
(3)從家庭成員所呈現的症狀介入。
2、個體的成長與發展:
(1)生存三人組:自我價值與自尊的起源。
(2)部分派對。
3、家庭角色與溝通型態:
(1)家庭的溝通模式反應了成員自我價值的情感層面,而失功能的溝通是家庭。功能系統不良的特徵。
(2)四種溝通類型:討好型、打岔型、超理智型、指責型。
3、種子模型:
4、家庭衡鑑與治療介入:
(1)Satir相信人們自身擁有成長所需的資源,因此治療方向在於幫助別人接近他們滋養的潛能,並學習使用他們。
(2)家庭成員症狀的出現,是可以理解、治療的。
(3)收集資料以確定家庭成員所期望的家庭經驗。
5、家庭重塑:帶領家庭成員走過他們生命中某些固著的階段
(1)向家庭成員揭示舊有學習的來源。
(2)使他們對父母個人發展出更真實的看法。
(3)使他們發現自己的個別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bingzhichen 的頭像
    bingzhichen

    空境界

    bingzhi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